中国痤疮瘢痕治疗专家共识(2021)

时间:2021-02-26   信息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痤疮瘢痕是由于炎症反应、感染、处理不当等因素导致痤疮患者在痤疮皮损处遗留瘢痕,在临床上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目前治疗痤疮瘢痕的方法众多,包括药物、光电技术、外科、填充术、化学剥脱术、中医疗法、生物疗法、微针疗法等,且不断有新方法涌现,但仍然缺乏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存在治疗方法不统一、疗效不理想等问题。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痤疮瘢痕,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是临床工作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共识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旨在为临床治疗痤疮瘢痕提供参考。 

 

一、痤疮瘢痕的流行病学

根据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痤疮患者中痤疮瘢痕的患病率约为43%。国内一项调查表明,在普通青少年中,痤疮瘢痕的患病率约7.1%,且很少出现在13岁之前。 

 

二、痤疮瘢痕的发病机制

痤疮瘢痕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遗传背景与高危因素(痤疮早期控制与否、体重指数、性别、严重痤疮家族史等)、微生物感染诱导的不正常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迁延。 

 

三、痤疮瘢痕的分期、分类及评估

痤疮瘢痕的形成过程分为炎症渗出期、修复期与瘢痕期。增生性痤疮瘢痕分为增生期、减退期和成熟期。

痤疮瘢痕主要分为萎缩性和增生性,也可发生瘢痕疙瘩,其中萎缩性最为常见。萎缩性痤疮瘢痕按其破坏深度和大小又分为冰锥型、箱车型和滚轮型。

通常根据痤疮瘢痕的外观或治疗后的改善程度进行等级评分,如整体瘢痕质量评分(定性GSS)、视觉模拟量表(VAS)、痤疮瘢痕临床评分量表(ECCA)。与ECCA类似的还有整体瘢痕数量评分(定量GSS)。ECCA与GSS数量评分客观性较强,兼顾萎缩性及增生性瘢痕,因而被许多临床研究采用,但计算相对繁琐。对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还可单独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或患者及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进行评估。 

 

四、痤疮瘢痕的预防

对痤疮瘢痕的预防主要涉及患者教育与管理、痤疮瘢痕形成前的风险评估(通过年龄、性别、家族史、时期、部位、治疗等评估)及痤疮瘢痕形成的预防(注意饮食、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日常护理等)。 

 

五、痤疮瘢痕的治疗

1. 治疗原则:

瘢痕初期,抗炎修复,防止皮肤进一步坏死并产生明显瘢痕。积极干预早期瘢痕,建议采用强脉冲光和560 nm、590 nm治疗滤光片或500 ~ 600 nm混合谱线强脉冲光设备低能量模式每天连续治疗,直至皮损炎性红斑改善或消退。瘢痕成熟期,对于萎缩性瘢痕,建议采用剥脱性点阵激光如CO 2 、Er:YAG点阵激光治疗,也可用微针射频或中医梅花针滚针治疗。轻度萎缩性瘢痕也可使用等离子治疗仪或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应采用药物联合光电治疗模式,如长效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联合激光剥脱治疗等。对部分形成瘢痕疙瘩的患者,建议药物治疗、光电联合放疗或手术联合放疗。

2. 药物治疗:

包括局部外用药物(硅酮类、肝素钠尿囊素类)、局部注射药物(糖皮质激素类、A型肉毒毒素、氟尿嘧啶、博来霉素)及口服药物(积雪苷类、维A酸类、曲尼司特等)。

3. 光电治疗:

包括激光(点阵激光、长脉宽Nd:YAG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等)、强脉冲光、射频、等离子体疗法、光动力疗法。其中,剥脱性点阵激光包括点阵Er:YAG和点阵CO 2 激光可用于治疗浅箱车型、滚轮型萎缩性瘢痕,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时需增加治疗次数;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宽Nd:YAG激光可用于红斑性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鼻部等部位稳定期增生性瘢痕可使用剥脱性激光气化。

4. 外科治疗:

包括皮肤磨削术、皮下分离术、环钻术、瘢痕切除术结合局部放射治疗。其中,皮肤磨削术适用于滚轮型和浅箱车型瘢痕;皮下分离术主要适用于滚轮型瘢痕,对冰锥型和箱车型瘢痕也有部分疗效;环钻组织提取适用于增生性痤疮瘢痕及瘢痕疙瘩,环钻组织提升适用于冰锥型及箱车型、边缘清晰锐利、基底外观正常的痤疮瘢痕;手术切除适用于体积较大的下颌角瘢痕、躯干上部痤疮导致的瘢痕疙瘩及大面积、较深的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术后需要联合浅层X线放射治疗。

5. 填充疗法:

多用于皮损面积较大、较深的萎缩性瘢痕,特别是箱车型和滚轮型瘢痕。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自体脂肪、脂肪胶、自体细胞、透明质酸、聚左旋乳酸等。

6. 化学剥脱术:

浅层化学剥脱术可治疗浅表痤疮萎缩性瘢痕和伴有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痤疮瘢痕,可使用20% ~ 70%甘醇酸、92%乳酸、25% ~ 30%水杨酸、Jessner溶液等。

7. 中医疗法:

分为内治和外治,内治可采用辨证论治,外治可用中草药配成外洗方、酊剂、软膏等,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

8. 生物疗法:

可分为细胞治疗和非细胞治疗,如ReCell技术、富血小板血浆、干细胞疗法。

9. 其他疗法:

微针疗法可用于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还可合并其他方案,如富血小板血浆、化学剥脱术、注射填充、激光等。

10. 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

尽早治疗痤疮、控制皮脂过度分泌、减少炎症反应损伤是减轻痤疮瘢痕发生的有效手段,但痤疮瘢痕一旦发生,其治疗仍面临较大挑战。 

 

六、痤疮瘢痕治疗临床路径图及循证等级

见图1及表6,由本共识编委会制定。

image.png

图1 痤疮瘢痕治疗临床路径图 

image.png

表6循证等级图表

 

七、痤疮瘢痕的围治疗期处理

对于光电治疗、外科治疗、化学剥脱术和生物疗法,治疗前,应注意评估痤疮瘢痕的类型、深浅以及患者的肤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术前评估。治疗中,注意观察治疗的即刻反应或术中出血及渗血情况等;手术切除痤疮瘢痕时,术中避免切除过深,避开血管神经,彻底止血,切除范围不要过大,要尽量局限在皮损边界内,避免缝合口张力过大及后期瘢痕扩大;对于生物疗法,治疗中还需观察患者全身状况及可能出现的过敏及栓塞等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注意防止伤口感染,生物治疗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并使用医用创面敷料。 

 

八、结语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痤疮瘢痕治疗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本共识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旨在为临床各级医生治疗痤疮瘢痕提供方便使用的方法。总体来说,目前关于痤疮瘢痕治疗的临床证据等级多数较低,今后应组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标准化的临床试验,为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痤疮瘢痕诊疗指南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转载自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激光美容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激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激光学组. 中国痤疮瘢痕治疗专家共识(2021)[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 54(9):747-756. doi:10.35541/cjd.202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