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的硬度间隙差距

时间:2023-10-18   信息来源:本站

瘢痕疙瘩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皮肤病,临床特征是持续的水平发展和手术后复发,组织学特征是胶原蛋白和成纤维细胞成分的堆积。迄今为止,其病因仍不明确,可能包括遗传、环境和代谢因素。局部力学参与的证据以及力学生物学的进步,使得学者提出了硬度间隙差距的学说,以说明瘢痕疙瘩存在慢性持续的发展。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硬度和细胞硬度之间的间隙增大会加剧瘢痕疙瘩的发展。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的硬度和细胞的硬度不能很好地平衡,两者之间持续扩大的硬度差距会加剧瘢痕疙瘩的发展。这可以很好地解释瘢痕疙瘩的典型形状、水平方向而非垂直方向的发展以及手术后的复发。


image.png


在诊断方面,可将硬度作为诊断瘢痕疙瘩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基于超声或磁共振弹性成像的技术为 ECM 硬度评估铺平了道路。同样,如果首先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分离,原子力显微镜也可用于直接测量细胞硬度。

出于治疗目的,可以直接降低细胞外基质(ECM)硬度或间接削弱缓冲因子作为治疗目标。事实上,在瘢痕疙瘩治疗中,有意无意地软化 ECM 的硬度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 ECM 与细胞成分之间的硬度差距。硅敷料就是软化疤痕、减少疤痕体积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        Huang, C., Liu, L., You, Z., Wang, B., Du, Y. and Ogawa, R. (2017), Keloid progression: a stiffness gap hypothesis. Int Wound J, 14: 764-771.